服务区修车风波:嚣张阻挠不怕报警,身份被扒果然不简单
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服务区修车风波:嚣张阻挠不怕报警,身份被扒果然不简单

一辆货车刚驶入湖南官庄服务区,司机掏出工具准备检修车辆时,三个红马甲突然围上来。这不是电影里的黑帮场景,而是2025年4月28日真实上演的荒诞剧。当司机掏出手机准备报警,对方竟挑衅道:"你报啊!打哪个电话都行!"这段被全网疯传的视频,撕开了高速服务区潜规则的遮羞布。

一、修车现场变"战场"的48小时

货车司机老李(化名)在车底更换离合片时,服务区工作人员突然冲上来踢飞零件。红衣男子踩着新刹车片叫嚣:"这里只有我们能修!"灰色制服者更直接钻进车底拽人,维修师傅被硬生生拖出车底。面对"禁止自行修车"的警告,老李的报警威胁反而激起对方更嚣张的回应。

这段1分23秒的视频在抖音曝光6小时后,播放量突破3000万。但诡异的是,次日凌晨视频遭举报下架,举报理由竟是"侵犯肖像权"。这种"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曝光者"的操作,让网友直呼"活久见"。

二、服务区里的"土皇帝"

随着更多细节浮出水面,这条灰色产业链逐渐清晰。服务区汽修业务多被第三方承包,承包商每年缴纳数十万租金。有知情人透露,某服务区换个车灯收费2000元,是市价的5倍。当司机选择自行维修,等于动了承包商的"蛋糕"。

这种垄断经营早有前科。2023年吉庆服务区就发生过类似事件,工作人员公开宣称:"这里的车只能我们修"。更讽刺的是,去年株洲醴陵服务区曾阻拦厂家免费维修,非要司机使用收费服务。网友总结出生存法则:"吃饱饭加满油,湖南境内不停留"。

三、承包制下的监管盲区

高速公路服务区普遍采用"以包代管"模式。某前服务区经理透露,维修承包合同里藏着"排他条款"——禁止外来人员提供维修服务。这种变相垄断,让承包商有恃无恐。

法律界人士指出,我国现行法规并未禁止车主自行修车。《承揽合同纠纷司法解释》明确规定,车主有权选择维修服务商。但现实却是,服务区管理方常以"安全隐患"为由,架空司机自主权。

四、舆论海啸中的五一黄金周

事件发酵后,湖南文旅官方账号评论区彻底沦陷。原本宣传张家界美景的帖子下,刷屏式出现"车坏了能自己修吗"的质问。有网友制作《湖南自驾避坑指南》,第一条就是"随车携带修理工具需谨慎"。

更值得玩味的是涉事方反应。服务区起初辩解"维修人员无资质",后被扒出承包方员工多数也未取得专业资质。这种"只许州官放火"的双标,彻底点燃公众怒火。

当服务区从"避风港"变成"宰客区",折射出的不仅是商业伦理失范,更是公共服务属性的异化。截至发稿,湖南省交通厅已成立专项调查组。这场修车引发的风暴,终将刮向更深层的高速公路运营体制。毕竟,当车轮上的中国疾驰向前,不该被几颗"螺丝钉"卡住前进的方向。



上一篇:雄安新区将加快疏解医院建设进度,涉北大人民医院、北京协和医院等
下一篇:国信证券发布艾德生物研报,一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41%,国际业务增长亮眼

Powered by 三亿体育ios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